陈伯达,1904年出生在福建惠安一个穷秀才家中。 十五岁那年他考入集美师范,后在厦门小学中任教了一段时间。
1937年北平沦陷,陈伯达前往延安,被安排前往中央党校担任教员,延安开展一场关于孙中山思想的座谈会,他用哲学里对立统一的方法解读了孙中山,结束之后毛主席站起来为其带头鼓掌,陈伯达的政治生涯迎来了转折点,那就是担任毛主席办公室的副秘书长。
毛主席的文章深厚底蕴,陈伯达是少数能给毛主席改动文章的大才子。 陈伯达,他是“中央文革”组长,中共中央的一支笔、《红旗》杂志主编......
1989年9月在北京远郊的一栋六层楼房的最高层突发疾病,不幸离世享年八十五岁。 他的遗体出现在八宝山的第一告别室之中,没有讣告,没有悼词,有的只有阵阵哀乐之声,陈伯达的亲人、昔日的好友以及一些老部下纷纷赶来送其最后一程。 这其中还包括一个留下"陈建相先生千古"花圈就匆匆离去的神秘女子。 "陈建相"是陈伯达先生的原名,一个被人遗忘了很久的名字。
花圈上还赫然留下了"刘叔宴"送的署名,她是陈伯达于1950年结婚的第三任妻子,婚后生下了一儿一女,因为特殊事件分居了......

陈伯达: 察臧究否自有故文在 积过销骨何妨任人说
《论语·微子》: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:凤兮,凤兮! 何德之衰?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。已而,已而!今之从政者殆而! 孔子下,欲与之言。趋而辟之,不得与之言。

|